晴時多雲

自由廣場》未雨綢繆 加速引進國際人才

◎ 林逸民

國發會每兩年進行未來約五十年人口推估,近年來的推估顯示勞動年齡人口大減,估計未來短缺勞動力高達四十萬人。為此,政府推動強化人口及移民,政策上轉往積極延攬外國專業人才、擴大吸引及留用僑外生、積極留用外國技術人力的方向。

過去台灣勞動政策可說相當排外,不僅對底層外勞外傭有限額等重重限制、僑外學生畢業後就要趕回本國,即使是中高階技術人才,雇用上也有諸多障礙,讓企業主與有心來台人才為之氣結,如今政府要往積極開放方向,全民應共同予以支持鼓勵。

台灣的勞動力情況近年來已經相當緊張,一例一休政策更加劇人力緊缺問題,疫情期間餐飲旅館業受創,暫時沒有顯現缺人,但營造業出現大缺工,不僅使得重大基礎建設工程延誤、預算激增,房屋建造成本飆漲更讓房價只漲難跌。不僅營造業,普遍的製造業,也不只傳統產業,就是電子業也早就普遍有人才不足問題。

更嚴峻的情勢是,在全球疫後經濟復甦下,都出現大缺工現象,美國在疫情期間就出現大離職潮,加拿大職缺超過百萬無人填補,澳洲未來五年短缺土木工程、主廚、幼托員工,為此,各國都祭出積極開放、吸引措施:紐西蘭暫時鬆綁移民規定以於明年吸引一萬兩千勞工填補勞動缺口、澳洲增加永住移民上限至十九萬五千人、日本岸田首相也尋求居留權政策改革以吸引外籍人才。

台灣人印象中認為,許多馬來西亞華僑想來台打拼,如今馬來西亞嚴重缺工仰賴印勞,先前因為與印尼之間有勞權爭議,造成嚴重危機,雖然與印尼談判後恢復印勞,但是勞工仍然嚴重短缺,因此打破過去的代理機制,直接與孟加拉政府談政府對政府合作引進萬名孟加拉勞工。過去台灣人認為「泰勞」的勞力供給來源泰國,已經短缺十萬勞工,越南也同樣勞力緊缺。

台灣以前對外勞外傭視若洪水猛獸,認為會「搶台灣人工作」,其實這個想法根本上違反基本經濟常識,引進生產力只會創造更多工作。正如有大量中南部人來台北工作,使得台北經濟體量大、企業尋才容易更願意在台北經營,結果台北反而工作機會最多。

為了更深入探討台灣當前的勞動力困境,福和會十月廿二日舉辦「福和會二○二二勞動力論壇」,但這個重要議題,不只是靠單一論壇,而是需要全民持續共同關心,以及政府的長遠規劃支持,讓台灣成為一個開放自由永續發展的經濟體。

(作者是福和會、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、醫學博士)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 點我下載APP  按我看活動辦法

已經加好友了,謝謝
歡迎加入【自由評論網】
按個讚 心情好
已經按讚了,謝謝。

編輯精選

載入中